有消息稱,近期美國移民局(USCIS)已經正式啟動對EB-1A已批準案件的追溯審查,重點打擊材料造假行為。
多名移民律師證實,部分已獲批準數年的申請人突然收到撤銷通知,理由直指申請材料造假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,此次審查不僅針對新遞交的申請,更罕見地對已獲批的EB-1A案件啟動追溯調查,尤其是在人工智能(AI)、區塊鏈、金融科技等熱門領域。這些領域因被包裝公司濫用,已成為移民局的重點打擊對象。
移民局引入AI查重系統檢測論文抄襲,并通過第三方獨立驗證核實獎項、媒體報道等材料的真實性。部分此前通過包裝手段獲得綠卡的申請人,在提交入籍申請時被要求重新證明"持續杰出成就",甚至面臨綠卡撤銷風險。
撤銷程序的法律依據源于《移民與國籍法》第205條,授權移民局在發現申請存在“重大虛假陳述”(Material Misrepresentation)時,有權撤銷已批準的申請。一旦啟動程序,申請人將收到NOID(拒簽意向通知),僅有30天時間提交反駁證據。
事實上,這場“打擊風暴”早有預兆。自2024年起,USCIS對EB-1A的補件要求(RFE)數量激增,審查力度持續加強。
如今直接撤銷已批案件,顯示出移民局打擊造假的決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造假亂象引發危機
EB-1A杰出人才移民項目,作為美國職業移民第一優先類別,一直以“低成本、周期短、無雇主擔保、全家移民簽證”等優勢,吸引著全球杰出人才。
但EB-1A申請門檻相對較高,需要申請人個人能力十分杰出,滿足10項移民條件中的3條,這讓不少無良機構嗅到了 “灰色商機”。
通過一套標準化的“包裝造假”,把一個普通申請人包裝成行業翹楚。獎項造假、論文操控、媒體包裝、推薦信造假等手段層出不窮,甚至形成了一整套造假流水線。
這種造假行為直接導致EB-1A系統的信任危機。
數據顯示,EB-1類別年度綠卡配額僅約4萬張,但I-140年批準量直逼4萬件(含EB-1A/B/C)。扣除配偶及子女的附屬申請后,實際能分配給主申請人的名額不足半數。
也難怪移民局這次如此強硬,畢竟EB-1A的本意是吸引真正的頂尖人才,而非“包裝出來的專家”。
如果不把系統內這些“假專家”剔除出去,項目排期越來越長,那真正優秀的杰出人才反而會被耽誤了。
對于申請人來說,只有真實及持續的硬實力,才是拿到美國移民簽證最靠譜的方式。
文案質量是申請核心保障
EB-1A不是“材料越多越好”,而是“材料越對越好”。在申請中,“杰出性” 并非由硬指標自動判定,而是由移民官閱讀材料后做出的主觀裁量。因此,文案質量決定了案件生死。
同時,EB-1A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個性化的項目,每個案例都需要根據申請人的背景條件量身定制申請方案。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連同圖片均轉載自網絡未能查明具體出處,文章所有權歸屬原作者。如有侵權,請直接留言,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,并在后續文章中聲明標注。謝謝!